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7集力行分享 |
华红霞学长 |
|
孩子不好是父母的责任 —读尧帝故事有感
有一天,尧帝走在路上,刚好遇到他的两个人民因为偷东西被抓起来,正要去服刑的路上。结果尧帝看了非常恐慌,马上就跑过去。他说:你们两个是犯了什么罪,怎么会被抓起来?两位人民就说:因为久旱不雨,我们实在没有东西吃了,也没有东西给家人吃,所以不得已偷了人家的食物。尧帝听完很惭愧,他就对着士兵说:你把他们两个放了,把我抓起来。士兵很诧异,怎么可以把君王抓起来?尧帝接着就说,因为我没有德行才会感得久旱不雨,这是我第一个过失;第二个过失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。所以我犯了这两个大罪,应该关的是我。 从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出,你的孩子如何,是你父母自身的原因。 一是福德的积累。《易经》有云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”。对中国人而言,子女今后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下半生的幸福。当父母积了善,且又从小教导,那孩子的做人做事根基一般不会太差,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不会太坎坷,做父母的肯定不用太操心。 二是身教的作用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孩子如何,就是我们父母最真实的反应。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孝顺、不恭敬、不勤奋,没有同情心,粗暴,叛逆等现象,首先应该反省、自责的是我们做父母的。像我自己,动作比较拖拉,我女儿也是,我却总是要批评她,老公就说,你也不找找原因、想想女儿像谁的,我听了之后,一句话都说不出。又比如,女儿不太勤快,那也是像我的,家务事都不太做。 所以当孩子犯了错误、在批评孩子之前,想想我们自己的行为、自己的德行、自己的为人处事。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已”啊。
孝 子
记得有一次听蔡老师的课,他说:孝子孝子,一点没错,都孝顺儿子去了。 我也曾听过一句话,现在都是一代欠一代,我们我欠父母,子女又欠我们。当时我听了,很不以为然,觉得那是应该的,父母的恩情是难还了,但子女欠我们的,就算了,心甘情愿啊,相信我们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,不想叫我们还什么。 反观我自己,平时没事,借着孩子忙、工作忙、生活忙,也难得回家一次。而一有事,打个电话,父母就屁颠屁颠的跑来帮忙,比如购房需要钱了、小孩需要照顾了等等,而且他们是无怨无悔地付出。想想真的是。 自己对孩子,兴趣班、旅游、买衣服,花起来钱来毫不心痛,而对父母,会想想,这个有些贵啊、这个好像父母又不太喜欢啊等等。 自己对孩子,擦屎把尿、拧鼻涕擦口水,毫不嫌脏,其实我很多时候都会问自己,有一天父母亲老了,老得需要我们帮忙,我是否能做到对自己的孩子那样不嫌脏、不怕累、不厌烦呢,还是把他们交给护工、交给保姆、交给敬老院呢。回想我们小时候,父母也一定像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不厌其烦、爱护有加。 所以,当我读到黄庭坚当了太史后,还每天亲自为母亲洗尿桶时,真得很感动,很感动,古人那份对父母的情义、恭敬之心真得值得我好好反省、好好学习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